1. 辛辣刺激性食物
如辣椒、芥末、生姜等,这类食物会刺激拔牙创口,加重局部充血和肿胀,还可能引发感染,延缓愈合进程。例如麻辣火锅、酸辣粉等,食用后可能导致创口疼痛加剧。
2. 过热的食物
温度过高的食物(如热汤、热茶、刚出锅的饭菜)会使血管扩张,增加创口出血风险。拔牙后 24 小时内,口腔内凝血块尚未稳定,过热饮食可能冲散凝血块,引发二次出血。
3. 坚硬难咀嚼的食物
坚果(如核桃、杏仁)、硬面包、排骨等坚硬食物,咀嚼时容易摩擦创口,甚至导致凝血块脱落,诱发干槽症(一种拔牙后常见并发症,表现为剧烈疼痛)。
4. 过冷的食物
冰淇淋、冰饮等低温食物可能刺激牙神经和创口,加重疼痛,还可能引起血管收缩,影响创口血循环,不利于组织修复。
5. 油炸类食物
炸鸡、油条等油炸食品油脂含量高,质地油腻且不易消化,食用时可能黏附在创口处,增加感染风险,同时其高温烹饪过程也可能对创口产生刺激。
6. 高糖食物
糖果、蛋糕、甜饮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残留口腔,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,增加创口感染概率,尤其是拔牙后口腔免疫力下降时,更需避免。
7. 酒精类饮品
白酒、啤酒等酒精会扩张血管,导致创口出血,同时抑制凝血功能,还可能与术后服用的抗生素(如甲硝唑)发生双硫仑反应,引发头晕、恶心等不适。
8. 酸性食物
柠檬、橘子、醋等酸性食物会刺激创口,加重疼痛,其酸性成分还可能腐蚀凝血块,影响愈合速度,建议拔牙后 1 周内避免食用。
9. 带骨刺或尖锐边缘的食物
鱼刺、鸡骨头、薯片等食物容易划伤创口或卡在牙缝中,引发感染或出血,尤其是细碎骨刺可能刺穿口腔黏膜,增加护理难度。
10. 刺激性调味品
花椒、八角、咖喱等强刺激性调味品,不仅会刺激创口,还可能掩盖感染引起的异常味道,延误对创口状况的判断。
拔牙后 24 小时内建议食用温凉、流质食物(如冰牛奶、豆浆),24 小时后可逐步过渡到软食(如粥、蛋羹),1 周后再复原正常饮食。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,避免用患侧咀嚼,同时遵循医嘱服用消 炎药,若出现持续出血、剧烈疼痛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。
通过避开上述禁忌食物,配合科学饮食,可有效降低拔牙后并发症风险,促进创口快速愈合。